- 萨安娜;
<正>~~
2024年03期 No.42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丹;
<正>1895年在中英两国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于中国而言,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的虚弱暴露在世人面前,引起外国列强蜂拥而上,大肆劫掠。这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划分在华势力范围的年代;也是中国人民酝酿变革,誓死抗争,掀起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并遭受八国联军野蛮镇压的年代。而对英国而言,此时正值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1901)的末期。面对俄法同盟和后起的日、德、美等国的竞争,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不得不为维护其在华既得利益而调整对华政策,其结果便是1902年英日同盟的缔结。这是英国对外政策方针的一次历史性变化。
2024年03期 No.42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丹;
<正>20世纪80年代,魏爱莲(Ellen Widmer)在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取得硕士学位后,跟随美国中国文学研究家、被誉为欧美“中国明清小说研究第一人”的韩南(Patrick Hanan,1927—2014)教授研究中国明清小说,并以清初小说《水浒后传》作为研究对象,撰写了其首部专著《乌托邦的边缘:〈水浒后传〉与明代忠义文学》(The Margin of Utopia:Shui-hu hou-chuan and the Literature of Ming Loyalism,1987)。
2024年03期 No.4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丹;
<正>《中国学刊》(Cahiers de la Chine)是一份国际性学术刊物,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学》与法国墨兰出版社合作,在法国巴黎出版。该刊主要刊发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艺术以及中国与西方早期文化交流史。论文语种为法文和英文。目前已出版两期。
2024年03期 No.42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丹;
<正>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重点集中于汉学研究传统悠久的西方国家如法国、英国、荷兰、美国、德国和汉字文化圈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其他国家由于汉学研究起步晚,研究力量薄弱,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印度汉学研究更是如此。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长期以来中印学术界缺乏正常的交流,因此国内学界对印度汉学和印度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了解得少之又少。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锡南的新著《印度汉学史》填补了国别汉学史研究上的这一空白。尹锡南经过十多年的资料收集、
2024年03期 No.42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晓丹;
<正>《世界中国学导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推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研究丛书”之一种。全书围绕世界性中国叙述,将全书分为六大篇,即“综论篇”“区域/国别篇”“主题篇”“学派篇”“大师篇”“互鉴篇”,共33章。正如此书前言所述,“作为‘外国学’,海外中国叙事既是世界各国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产物,又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海外中国叙事的“异质性”对本土的中国叙事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该书作者认为,“如何在接纳新知的过程中不失自我,始终保持一种自主的思考和判断,
2024年03期 No.42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丹;
<正>美国当代汉学家高彦颐(Dorothy Ko)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历史系,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历史系教授。高彦颐教授长期耕耘于中国明清史、妇女性别史、科技史、视觉文化及物质文化史等领域,撰写了一系列代表作,如《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Cinderella’s Sisters: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砚史:清初社会的工匠与士人》(The Social Life of Inkstones:Artisans and Scholars in Early Qing China)等,而明清时期的江南才女文化研究是高彦颐的研究重点。
2024年03期 No.42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丹;
<正>西方学者对中国山水画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初兴起至今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汉学家的研究为主,内容涉及对中国画论的翻译、图录整理、撰写通史等;从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罗樾(Max Loehr,1903—1988)、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李雪曼(Sherman Lee,1918—2008)为代表的艺术史家着眼于探索中国艺术的研究方法,
2024年03期 No.42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丹;
<正>荷兰与中国的直接接触可追溯至17世纪初,400多年的中荷交往在荷兰文献中留下了大量有关中荷贸易、文学、艺术等的丰富记载,构建起荷兰有关中国的多维度形象。由莱顿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荣誉教授伊维德(Wilt L. Idema)所编的《荷兰的中国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Chinese Studies in the Netherlands: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一书,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研究在荷兰的发轫、进展、现状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2024年03期 No.42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丹;
<正>拉斐尔·佩初兹(Rapha?l Petrucci,1872—1917)是法国远东艺术史家、艺术收藏家。他是法国汉学家沙畹(Emmanuel-èdouard Chavannes,1865—1918)的学生。沙畹和佩初兹在远东艺术和中国绘画方面有过密切合作,一起编辑了《亚洲艺术》(Ars Asiatica)丛书第一卷;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于1912年5月至6月举办中国绘画大展时,他们联名发表了有关赛努奇博物馆藏中国绘画的文章,并出版了相关著作。佩初兹在远东艺术研究方面最重要的一部专著是《远东艺术中的自然哲学》(La Philosophie de la nature dans l’art d’Extrême-Orient,
2024年03期 No.42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丹;
<正>美国汉学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主持翻译《史记》,至今已出版九卷,是目前体量最大的《史记》英译本。倪豪士将三十载翻译研究《史记》的学术成果汇集在《历史的长河——倪豪士〈史记〉研究论集》(Into the River of History—William Nienhauser’s Collection of Essays on the Shiji)一书,中文版于2023年9月出版。在《历史的长河——倪豪士〈史记〉研究论集》一书中,倪豪士对《史记》的学术史研究做了梳理,对比研究了《史记》与《汉书》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史记》的编纂思想,
2024年03期 No.42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